产品详情
龙舟竞渡:杏坛龙潭村龙母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本版图片均由杏坛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提供
今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杏坛向新,水兴杏坛。在制造业当家、高水平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写好新时代新发展的“大文章”,唱好“产才共融、青创友好”的这出“大戏”,杏坛正以时不我待的“冲锋舟”精神,奋力开拓“双轮驱动、三产融合、绿色发展”的新局面。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来自世界各地的飞机在这里起飞、降落。在飞机待飞或维护停靠地面期间,飞机地面空调系统会源源不断地吹出舒适、清新的空气,为机舱内人员降温送爽。
或许人们不知道,这股“新风”来自2200余公里外,一个以水乡闻名的小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当地的特种空调企业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1000多套飞机地面空调系统为国内外20多个大型国际机场服务,可大幅度降低运行的成本,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对机场环境的污染,可谓名副其实的“黑科技”。
包括申菱环境在内,在辖区面积约122平方公里的杏坛镇上,活跃着两万多户市场主体,2022年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836.8亿元。自改革开放以来,杏坛镇从最初的桑基鱼塘,到曾经的“进口废塑料集散地”,再到如今制造业当家的工业大镇,蹚出了一条镇域经济发展的“杏坛路径”。
走在2月的杏坛镇,小桥流水,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而在当地土生土长的70后企业家、杏坛镇总商会会长梁瓒伦印象中,曾经的杏坛镇“走到哪儿都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塑料味儿”。
“十几年前,杏坛虽然也有一些做家电和材料的优秀企业,但在各个村级工业园内,占比超一半以上的还是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加工行业,最高峰时,大大小小的废旧塑料贸易与加工主体超过3000家。”梁瓒伦说,那时的杏坛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无产业集群。
20世纪90年代,由于地理位置远离顺德城市发展的两大主轴,偏居一隅的杏坛没能跻身顺德经济“主战场”。低效益的废旧塑料产业和一些零打碎敲的配套产业在被“边缘化”的杏坛找到土壤,这让杏坛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废塑料集散地”,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令当地居民非常反感。
杏坛向何处去?产业怎么样发展?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企业面前的现实考题。“很多杏坛的企业家在废旧塑料产业赚到了第一桶金,但在2000年后,随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调整,很多企业意识到这个行业不能持续下去了。”梁瓒伦说,不少公司开始向先进材料领域谋求转型。
在杏坛街道上,随处可见带有“材料”二字的广告牌、标识牌和企业名。梁瓒伦在2000年开始步入建材与家电领域的保护膜材料行业,他看到“当时房地产兴起,建材与家电行业呈爆发式增长,保护膜行业也迎来快速地增长”。其后,他不断变换赛道,向高新技术领域进军,2012年瞄准电子、光学级保护膜和功能性新型膜材料,创立了广东东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前杏坛以村级工业园为主,我们的公司也在那里,后来政府对村级工业园进行升级改造,淘汰了很多落后的产能,不少公司开始清算破产。”梁瓒伦说,为满足产品转型升级要求,东立公司在高新区建设了现代化的工业厂房。
在东立公司的新厂房,不一样的生产线在不停运转,这里能生产出厚度仅为6微米的新型膜材料,“几乎是没有厚度,精度需要控制在0.1微米以内”。从这里出厂的产品将被应用于新型显屏、智能触控屏、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梁瓒伦说,公司依据市场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在新材料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多年来保持着良性发展和营收增长。
梁瓒伦和企业的探索之路,成为杏坛镇转型升级谋发展的一个缩影。2010年以来,顺德更加突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发力创新驱动,严格限制村级工业区的扩张,并在2018年启动了村级工业区改造,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加强互动,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与此同时,杏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向落后产能开刀,撕下高污染产业集聚的标签,聚力打造新材料、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等经济新引擎,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工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
杏坛镇党委书记孙春刚介绍,2022年,杏坛镇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区前列,杏坛高质量发展取得跨越式进步,实现了从农业大镇、农业强镇到工业大镇、工业强镇的转变。
在杏坛考察期间,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袁斌提出了一个“精细化金属加工之问”。
他举例说,把金属加工为金属丝并不难,但如果做到更加精细化,把金属丝加工到0.34毫米细,即可进一步拓展应用到医疗器械上;如果能加工出直径0.025毫米的金属丝,则可能应用于电子、芯片等领域,“有了更高的技术含量,企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不会被‘卡脖子’”。
实际上,如何做到直径0.025毫米金属丝的提质升级,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之问。
当前,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迈步高质量发展,迎头赶上的杏坛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未来。
日前,杏坛镇重磅发布《制造业当家“3510”战略规划方案》,为未来3年、5年、10年各阶段的改革发展锚定方向:力争3年内,按照“前港、中产、后城”理念,高位谋划和规划好杏坛全域空间格局;5年内,推动杏坛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10年内,全镇域形成“先进制造业当家”的现代化产业新格局。
在袁斌看来,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新的发展理念要求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在这种大背景下,杏坛镇提出再次转型升级既顺应了国家发展大势,又是产业发展新要求的积极回应,“产业在不断发展,不积极求变,就很容易被淘汰”。
袁斌认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杏坛镇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人才储备,有了更多底气、更厚的家底去转型升级”。
看中了杏坛的营商环境、区位交通和新能源产业集群,专注于锂电池研发的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开始在此投建产业园,2020年第一条自动化产线实现量产。公司副总经理易守琼介绍,这里的4条产线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可满足20万辆电动汽车的配电需求,年产总值将达90亿-100亿元。在她看来,杏坛的后发优势正在日益凸显,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无发展,不杏坛;无改革,不杏坛。”孙春刚说,杏坛作为一个制造业起家、制造业当家的工业大镇,今后要迈向制造业“兴家”,更需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冲在前列,“杏坛正面临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临港经济生态圈开发等系列机遇,即将带来新一轮产业大发展、城市大建设、人才大引进”。
近日,10余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来到杏坛,为其改革发展“把脉问诊”。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副院长、教授石忠宁认为,当前杏坛要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实施成果转化、强化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并整合资源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平台,吸引优秀企业、项目落地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化所所长曾真分析说,杏坛镇的工业经济大多停留在制造环节,交易环节则被广州、深圳、佛山中心城区所吸附,杏坛并没有享受到交易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借力生产性服务业,杏坛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弥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短板,综合提升城市功能,实现“三产融合”。
对于杏坛镇的未来,梁瓒伦很有信心,“杏坛镇很重视全面的提升发展,出台了不少对应的规划方案和促进政策。按镇委镇政府的规划,做大做强如新材料、智能家居、新能源等行业,形成产业集群,完善供应链体系、服务体系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杏坛必将迎来大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
杏坛向新,水兴杏坛。在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写好新时代新发展的“大文章”,唱好“产才共融、青创友好”的这出“大戏”,杏坛正以时不我待的“冲锋舟”精神,奋力开拓“双轮驱动、三产融合、绿色发展”的新局面。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来自世界各地的飞机在这里起飞、降落。在飞机待飞或维护停靠地面期间,飞机地面空调系统会源源不断地吹出舒适、清新的空气,为机舱内人员降温送爽。
或许人们不知道,这股“新风”来自2200余公里外,一个以水乡闻名的小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当地的特种空调企业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1000多套飞机地面空调系统为国内外20多个大型国际机场服务,可大幅度降低运行费用,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对机场环境的污染,可谓名副其实的“黑科技”。
包括申菱环境在内,在辖区面积约122平方公里的杏坛镇上,活跃着两万多户市场主体,2022年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836.8亿元。自改革开放以来,杏坛镇从最初的桑基鱼塘,到曾经的“进口废塑料集散地”,再到如今制造业当家的工业大镇,蹚出了一条镇域经济发展的“杏坛路径”。
走在2月的杏坛镇,小桥流水,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而在当地土生土长的70后企业家、杏坛镇总商会会长梁瓒伦印象中,曾经的杏坛镇“走到哪儿都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塑料味儿”。
“十几年前,杏坛虽然也有一些做家电和材料的优秀企业,但在各个村级工业园内,占比超一半以上的还是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加工行业,最高峰时,大大小小的废旧塑料贸易与加工主体超过3000家。”梁瓒伦说,那时的杏坛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无产业集群。
20世纪90年代,由于地理位置远离顺德城市发展的两大主轴,偏居一隅的杏坛没能跻身顺德经济“主战场”。低效益的废旧塑料产业和一些零打碎敲的配套产业在被“边缘化”的杏坛找到土壤,这让杏坛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废塑料集散地”,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令当地居民非常反感。
杏坛向何处去?产业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企业面前的现实考题。“很多杏坛的企业家在废旧塑料产业赚到了第一桶金,但在2000年后,随着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调整,很多企业意识到这个行业不能持续下去了。”梁瓒伦说,不少企业开始向先进材料领域谋求转型。
在杏坛街道上,随处可见带有“材料”二字的广告牌、标识牌和企业名称。梁瓒伦在2000年开始进入建材与家电领域的保护膜材料行业,他看到“当时房地产兴起,建材与家电行业呈爆发式增长,保护膜行业也迎来高速增长”。其后,他不断变换赛道,向高新技术领域进军,2012年瞄准电子、光学级保护膜和功能性新型膜材料,创立了广东东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前杏坛以村级工业园为主,我们的公司也在那里,后来政府对村级工业园进行升级改造,淘汰了很多落后的产能,不少企业开始清算破产。”梁瓒伦说,为满足产品转型升级要求,东立公司在高新区建设了现代化的工业厂房。
在东立公司的新厂房,不同类型的生产线在不停运转,这里能生产出厚度仅为6微米的新型膜材料,“几乎是没有厚度,精度需要控制在0.1微米以内”。从这里出厂的产品将被应用于新型显屏、智能触控屏、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梁瓒伦说,公司依据市场对产品做迭代升级,在新材料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多年来保持着良性发展和营收增长。
梁瓒伦和企业的探索之路,成为杏坛镇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谋发展的一个缩影。2010年以来,顺德更突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全力发展高新技术、发力创新驱动,严格限制村级工业区的扩张,并在2018年启动了村级工业区改造,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加强互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与此同时,杏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向落后产能开刀,撕下高污染产业集聚的标签,聚力打造新材料、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等经济新引擎,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工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
杏坛镇党委书记孙春刚介绍,2022年,杏坛镇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全区前列,杏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跨越式进步,实现了从农业大镇、农业强镇到工业大镇、工业强镇的转变。
在杏坛考察期间,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袁斌提出了一个“精细化金属加工之问”。
他举例说,把金属加工为金属丝并不难,但如果做到更加精细化,把金属丝加工到0.34毫米细,即可进一步拓展应用到医疗器械上;如果能加工出直径0.025毫米的金属丝,则可能应用于电子、芯片等领域,“有了更高的技术上的含金量,企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不会被‘卡脖子’”。
实际上,怎么样才能做到直径0.025毫米金属丝的提质升级,是迈向高水平发展的新时代之问。
当前,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迈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迎头赶上的杏坛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未来。
日前,杏坛镇重磅发布《制造业当家“3510”战略规划方案》,为未来3年、5年、10年各阶段的改革发展锚定方向:力争3年内,按照“前港、中产、后城”理念,高位谋划和规划好杏坛全域空间格局;5年内,推动杏坛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10年内,全镇域形成“先进制造业当家”的现代化产业新格局。
在袁斌看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这一新的发展理念要求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在这种大背景下,杏坛镇提出再次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既顺应了国家发展大势,又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的积极回应,“产业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不积极求变,就很容易被淘汰”。
袁斌认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杏坛镇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人才储备,有了更多底气、更厚的家底去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
看中了杏坛的营商环境、区位交通和新能源产业集群,专注于锂电池研发的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开始在此投建产业园,2020年第一条自动化产线实现量产。公司副总经理易守琼介绍,这里的4条产线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可满足20万辆电动汽车的配电需求,年产总值将达90亿-100亿元。在她看来,杏坛的后发优势正在日益凸显,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无发展,不杏坛;无改革,不杏坛。”孙春刚说,杏坛作为一个制造业起家、制造业当家的工业大镇,今后要迈向制造业“兴家”,更需要在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冲在前列,“杏坛正面临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临港经济生态圈开发等系列机遇,即将带来新一轮产业大发展、城市大建设、人才大引进”。
近日,10余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来到杏坛,为其改革发展“把脉问诊”。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副院长、教授石忠宁认为,当前杏坛要大力提升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充分的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实施成果转化、强化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并整合资源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平台,吸引优秀企业、项目落地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化所所长曾真分析说,杏坛镇的工业经济大多停留在制造环节,交易环节则被广州、深圳、佛山中心城区所吸附,杏坛并没有享受到交易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制造业高水平发展需要借力生产性服务业,杏坛的高水平发展需要弥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短板,综合提升城市功能,实现“三产融合”。
对于杏坛镇的未来,梁瓒伦很有信心,“杏坛镇很重视全面的提升发展,出台了不少对应的规划方案和促进政策。按镇委镇政府的规划,做大做强如新材料、智能家居、新能源等行业,形成产业集群,完善供应链体系、服务体系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杏坛必将迎来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