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乡村振兴 文化为魂
来源:杏彩平台登录    发布时间:2024-09-08 06:48:57

产品详情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取古语: “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杏坛”二字为名。杏坛自古以来读书者甚众,文风长盛,有源远流长的文教传统,镇内绝大部分是江河冲积平原,河网交错,土地肥沃,水乡文化氛围浓郁,镇内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岭南水乡民俗文化,2000年被定“广东省民俗艺术之乡”。

  杏坛镇右滩村是顺德建县以后第一个文状元黄士俊的故里,有状元禅宗接班人六祖慧能的足迹,还有中国近代爱国诗人黄节的故居。村中保存古建筑黄氏大宗祠就是黄士俊的家族祠堂,整个建筑为三门五间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极具珠江三角洲明清时期的典型艺术特点。

  右滩村依山傍水,前有西江、背靠象山,因在甘竹滩勒流方向的右边滩岸而得名。村里有黄氏大宗祠、蔡氏大宗祠、状元码头、六祖殿、五岳庙、象山森林公园等名胜古迹,文化渊源深厚。

  六祖文化提倡追求真善美、平等自强的创新思维,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纪念六祖慧能在此传经讲学,村民修建的右滩六祖殿以做纪念,传承至今,六祖的智慧“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滋养这里的万事万物。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自2017年以来,右滩村是杏坛镇重点打造村居特域,在顺德区“精品村居”项目资金的帮助下,依托右滩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形成以状元文化为核心,六组文化、甘竹滩西江文化等多种文化并举的文化特色。

  右滩村在精品村居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保护村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施设,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通过历史文化休闲旅游、美食体验、大众休闲娱乐,打造乡村旅游型的岭南特色村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乡村振兴的总要求。

  逢简村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是顺德区保留水乡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是顺德著名“桑基鱼塘”重要基地。始建于宋朝的省文物保护单位明远桥、建于明朝的省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大宗祠,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巨济桥、清康熙年间修建的金鳌桥,古庙宇、古祠堂、古民居、古树,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图景。

  2005年,佛山市“十一五规划”把逢简纳入全市重点旅游资源项目。此后,逢简村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深挖传统文化,对梁氏大宗祠、和之梁公祠等古祠堂、古建筑进行修缮和活化,并复建了逢简进士牌楼,建设了逢简文化创意公园和岭南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巨济桥、明远桥等主要景点,并连续7年举办水乡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岭南“周庄”——水乡逢简的旅游商业发展模式。

  逢简通过“旅游+乡村”模式,坚持“文化引领、历史传承、持续发展”的理念,拉动旅游消费,提升村民的居住环境和收益,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从2013年至今,逢简村先后获得了“发现·2013中国最美村镇”最高奖项“典范奖”、“寻梦·2015中国最美村镇”榜样奖、“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等多个称号。

  在广东顺德,龙母信仰文化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龙母诞”是民众感恩龙母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节日,包含着一种和善为怀、得恩记报的文化传统。

  龙潭村河涌交错、古榕参天,桑基鱼塘,阡陌纵横,自然环境优美,村中孝通殿(龙母庙)和五龙庙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五月初八“龙母诞”,周边群众都会来庙参拜祈福,同时各乡的龙船也纷纷前来为龙母祝寿,届时龙潭村人山人海,集体狂欢充满欢乐气氛。

  近年来,在杏坛古村落活化工作的推动下,龙潭村以“龙母诞”为核心,以“龙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举办龙母庙祈福,龙舟赛、龙舟说唱、万人龙船饭等多项特色文化活动,通过对龙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龙潭村激活本土的龙文化渊源,杏坛龙潭村的龙舟文化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青田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拥有千石长街、百年古树、荷塘香蕴、玉带环村、更楼晚望、青龙桥墩、青螺翠竹、书塾遗风等八景。九条青石小道直通中心风水塘,被称为“九龙戏珠”,走在青田石板小道,小桥、流水、榕树、民居、家宅、庙宇、书院,完整的岭南古村落展现在眼前。

  2017年,在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杏坛镇政府以及各方力量的推动下,青田开设“青田论坛”,对外发布“青田范式”:遵循整体保护原则,在尊重青田乡村地方性知识的基础上,完整复兴青田乡村文明,并不着痕迹地融入现代生活,以探索出一条艺术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大榕树、风水塘、关帝庙、私塾、白墙黑瓦、青石小道,青田保留的完整的原生态乡村风貌。青田作为岭南村落文明复兴的试点,吸引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青田范式将为全国美丽文明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一条区别于商业和旅游开发的蹊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这句正好恰当地形容了古朗的民风与乡情。明代古朗人、“御赐进士”梁有年诗句:“三关六寨五拱桥,花香千里芙蓉娇,十八仙洞慕人到,碧水绕处红绿飘。”将古朗村“颐和养生、崇德修行”田园风光尽皆呈现。

  优美的人文风光使得古朗拥有适合居住的生态环境,而丰厚的文化底蕴又使得古朗在弘扬岭南民间传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杏坛镇古朗村引龙桥头,有一幅中国著名艺术家伍时雄创作并绘制的“御闻养德”陶瓷壁画,画面里展现清代乾隆皇帝“御闻”后“旌表百岁伍门梁氏”而立的“百岁坊”牌坊落成时“拜祭恩典”仪式,并融入古朗代表建筑及民间节庆划龙舟、醒狮舞的场面,整个画面以鸟瞰图的方式,大视角地重现了古朗的村风民俗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作为古朗人,伍时雄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花了很多时间去调研古朗的历史和现状,他提出以“御闻养德”,即以古村活化传承和古建筑遗存为线索,以现代宜居空间和“养德”环境为载体,利用古朗最传统的村落生态,将古朗打造成“长寿之乡”“节孝之乡”,发展精品自然生态度假旅游,实现古朗乡村振兴。

  杏坛镇乡村振兴工作以文化为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桑麻、马东、麦村等等一个个古村落正在杏坛镇镇政府的引领下,因地制宜,发挥基层干部群众主观能动性,联合多方力量,科学有效的创新发展,激活乡村的活力,走出最适合自身的乡村振兴之路。

  礼乐之乡、琴瑟缭绕、粤韵悠扬,舞龙狮、赛龙舟,品香茗、尝小吃、听粤曲,忙里借闲,走河畔,文化杏坛生活多情趣。(赖群英)

杏彩平台登录 杏彩平台登录